從大學城南到水西站的廣州七號線二期,已經開始進行機電安裝,全線進入沖刺階段。今年,廣州地鐵力爭建成開通七號線二期、五號線東延段兩條新線。
建設進度超九成
助力廣州“東進”
據廣州地鐵集團介紹,廣州地鐵七號線一期(廣州南站至大學城南站)于2016年底開通,并于2022年從廣州南西延至順德,二期則從大學城南站向東北方向,延長至位于黃埔區的水西北站,將于今年底開通。
七號線二期是實施廣州“東進”空間發展戰略的交通骨干,所有站點均位于黃埔區內,由南向北串聯長洲島、黃埔中心區及廣州經濟開發區,進一步推動黃埔區經濟社會發展;同時通過與既有線網的銜接,為黃埔區與周邊區域的實現產業鏈條對接、服務功能互補、發展資源共享,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支撐。
該段全長約21.9公里,均采用地下敷設方式,設深井、長洲等11座車站,其中換乘站8座,分別為:深井(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)、長洲(8號線東延段)、裕豐圍(13號線)、大沙東(5號線)、姬堂(規劃19號線)、加莊(規劃23號線)、蘿崗(6號線)、水西(21號線)。
全線采用與七號線一期一致的B型車編組,列車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/小時。
截至目前,七號線二期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7%;11座車站已全部封頂并進行機電施工;11個區間及出入段線均已雙線貫通,長軌敷設已完成。姬堂停車場進行土建和機電施工。
直擊深井站
科技感滿滿
深井站為七號線二期第二個車站,西接大學城南站,東聯長洲站。該站位于金洲南路下方,大致呈東西走向,未來與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大學城東站換乘。
深井站是該線最大的一個車站,全長495米,標準段寬度為22.5米,基坑開挖深度為17.81米,站臺長度60米,為地下二層無“柱”車站,設有存車線。
七號線二期車站風格沿用既有七號線一期的設計風格,整體以藍色為主題色,從墻面玻璃到天花采用藍色漸變色,渾然一體。
車站設置高區無天花,注重提升乘客的空間感和舒適度,體現空間環境的人性化設計。
在頂面噴藍,中間點綴白色的鋁板天花,藍白設計滿滿的科技感。
該線所有車站出入口均設有上下行扶梯,至少一個出入口配置垂直電梯,長距離換乘通道設置自動人行道,自動扶梯配備健康智能診斷功能。
接下來,廣州地鐵將繼續做好施工統籌,持續高效、有序推進七號線二期工程機電裝修與調試、驗收相關工作,確保線路如期順利開通。
還有好消息:
這些交通項目有新進展
近日,據廣鐵集團介紹,目前廣鐵正高質量加快鐵路建設,大力打造“軌道上的大灣區”。
按照工程進度廣鐵將全力確保“2線1站”年內具備開通條件.
分別是:廣汕高鐵、珠機城際鐵路橫琴至機場段、廣州白云站
亞洲最大鐵路綜合樞紐之一
即將竣工!
廣州白云站位于廣州市白云區南部,向南距廣州站約5公里,向北距廣州白云機場約20公里;以“云山珠水,木棉花開”為設計理念,站房外觀呈現廣州市花木棉花的造型;總建筑面積約45.3萬平方米,站場規模11臺24線,預計年發送旅客量3400萬人次。
整座樞紐建設遵循“站城融合”的發展理念,車站與周邊城市配套設施一體規劃設計,未來將連接6條地鐵,接駁出租、公交、長途等市區公共交通,真正構建富有活力且高效運行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。
走近廣州白云站施工現場,可以看到一榀榀鋼結構懸挑出花瓣的曲線,勾勒出“木棉花開”的外觀,展示建筑結構的幾何美。
站房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表示,今年是該項目最后一年工期,基本完成了主體結構施工任務。接下來施工人員還要完成鋼結構拼裝、站房整體裝飾裝修工作。
目前,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在建項目均有序推進:
貴廣鐵路提質改造工程預計今年8月完工;
廣州至湛江高鐵(時速350km)預計2025年具備開通條件;
深圳至江門高鐵全線(時速250km)預計2028年具備開通條件;
深圳至深汕合作區高鐵全線(時速350km)預計2027年具備開通條件。
今年廣鐵力爭開工5個項目,分別是:
珠海至肇慶高鐵高明至肇慶東段及珠海至江門段
廣州至廣州南聯絡線(時速200km)
廣州東站改造
廣州東至新塘五六線(時速200km)
深圳光明城至西麗鐵路(時速350km)
“新塘站”掛牌亮相!
廣汕高鐵開通進入倒計時
近日,嶄新的“新塘站”掛牌亮相。目前新塘站施工進入裝飾裝修階段,廣汕高鐵開通進入倒計時。
由中鐵四局承建的新塘站是廣(州)汕(尾)鐵路7個新建站中規模最大的一個站,是廣州鐵路樞紐“五主三輔”中的東區樞紐中心。
項目設計融入增城特色元素,站房內部——四望崗上摘掛綠,白水仙境迎客來;站房外觀——龍舟踏浪,百舸爭流,創意十足,飽含增城文化元素。
線路開通運營后,廣州到汕尾的列車最快運行時間將由目前的2小時壓縮到40分鐘左右,對助推粵東地區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,構建深汕特別合作區綜合交通體系,打造廣州“1小時生活圈”,加快建設濱海新區、產業新城具有重要意義。
目前新塘站北場、南場主體結構和鋼結構施工已完成,計劃于5月5日進入轉場施工。
未來幾年內,隨著各條鐵路干線和城際軌道相繼建成通車,一方面將改寫大灣區人們的出行版圖,形成“一小時經濟生活圈”,實現每年旅游、商務和購物1億多人次客流的互利共享。
另一方面將使各城市間的商品、資本、勞動力以及生產要素流動變得更加高效便捷,增強城市商圈的輻射半徑,促進各城市錯位發展,形成各有特色、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產業體系,進而迅速實現大灣區城市群經濟均衡發展,打造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。
據交通運輸部7月7日消息,2023年6月,31個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95條,運營里程9728.3公里,實際開行列車312萬列次,完成客運量24.4億人次,進站量14.7億人次。6月份,客運量環比減少0.5億人次、降低2.2%,同比增加6.7億人次、增長37.7%,較2019年月均客運量增加4.5億人次、增長22.6%。6月份客運強度平均水平為0.523萬人次每公里日,較2019年全年客運強度平均水平降低4.3%。 本月新增運營里程75.4公里。其中,新增運營線路3條(蘇州地鐵11號線、西安地鐵16號線和蘭州地鐵2號線),新增運營區段2個(長春地鐵4號線南延線、西安地鐵2號線二期南北延伸段)。